从农村中学教师到全人奖之间,隔着一个青葵花导师
作者:清浅
编辑:C小阳
01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提名。”陈孝花老师笑着说,“西部阳光基金会的刘烨老师(青葵花导师计划项目负责人)说要推荐我去参评全人教育奖,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全人奖,他给我发了个材料,我一看以前获奖的老师名单,那都是赫赫有名的教育界的大咖啊!我就说,你不要开玩笑了,我太草根了。刘烨说:草根才最能体现全人价值啊。我就这样被刘烨推荐参评了。”
全人教育奖是全国教育创新最高奖,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心和公益基金会联合设立,是为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小学和中学)发现并奖励一批具有“全人教育”理念,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致力于以健全的教育推动社会健全的教师而设置的奖项。该奖项自2015年开始,每年1届,每届评选出1名“全人教育奖”获得者和3名提名奖获得者。它为一线教育改革者搭建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
陈孝花老师完全没当一回事,6月份,她收到一封邮件,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全人教育奖”项目负责人李成越发来的,告诉陈老师入围了调研与终评的环节。陈孝花老师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刘烨,“我居然入围了。”刘烨哈哈笑着说:“21世纪研究院评这个奖项是特别务实的,他们寻找的就是像你这样的由下向上,慢慢生长的践行全人教育的人。”
陈老师还是把它当成了鼓励。
陈孝花老师(右)在陇县开展“沟通与交流”主题的参与式教师培训
9月,教育奖项目组来到陈孝花老师所支教的学校进行访谈和拍摄,陈老师上了一节家长课、一节绘本阅读课、一节沙盘体验课,还带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做了两个小时的体验活动。访谈结束,在陈老师看来,这事就已经过去了。最让陈老师高兴的是,她邀请摄影师李一斌先生和孩子们互动了两节课,孩子们兴奋地提问了好多问题,这次访谈给孩子们带来的独特体验,陈老师很在乎。
从1989年中师毕业入职以来,陈老师已经是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在这几十年的教师生涯里,她曾经也接近过一些奖励,她看过人家的评选标准,有时候觉得问题不大,但总是擦肩而过。“一开始是有点困惑、不解,后来觉得最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是教育本身,也就一切随缘了。”
所以,当陈老师接到通知,得知自己被提名的一刹那,还真有点蒙,然后她告诉刘烨:天上掉馅饼,砸我头上了。高兴过后,她觉得有点压力,这个压力倒不是担心最终不能获奖,因为能被提名,陈老师觉得这份鼓励已经很有份量了,而是觉得又多了一层责任。但同时她又想,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老师交流,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因为她认为教育的底层逻辑是关系,而关系的建立就在于沟通,但真正的沟通在教育里是严重缺失的,这份缺失她认为源自于对人存在本身的忽视。
从认识到这一点,到致力于“通过良好的沟通看见人,让人与人之间发生真正的联接”,陈老师花了32年,而这也正是让她从一所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人奖提名教师的秘籍。
02
1989年,19岁的陈老师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十八里初级中学(现青州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19岁的老师,十几岁的学生,站在一起,谁是学生谁是老师还真说不好。师生打成一片,从1989年到2006年,陈老师说,真是没心没肺、开开心心地和孩子一起成长。
2006年,陈老师遭遇了职业生涯以来最大的危机,新接手的班级聚集了一群不安分的孩子,每天都有孩子打架、吵架、逃课,不停地有家长和孩子举报到她这里来,校领导三天两头提醒陈老师,注意班级纪律,注意影响。陈老师按下葫芦浮起瓢,忙得焦头烂额。开学第一个月,班级100分的量化积分,到了月底,陈老师班上被扣得只剩了3分,全校仅此一个,这也是陈老师十多年教师生涯里的头一遭,这让她彻底傻眼了。
这个班到底怎么了?陈老师一个个地找孩子谈心,去家访,做记录。慢慢地她找到了“顽劣”背后的共性: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有一次,一个家长来学校,任课老师刚把孩子叫来,还没开口讲话,家长飞起一脚踹过去,孩子差点被踹飞。“真是让我心疼死了。”陈老师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她发现不少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之间几乎没有沟通,仅有的是肢体和口头暴力。她知道,光靠老师努力没有用,家长也需要学习。
陈老师决定给家长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要开展“亲子,从阅读开始”的活动,那时学校还没有复印机,陈老师就用蜡笔一字一句的刻在蜡纸上,用滚筒一张一张地复印,然后将散发着浓浓油墨香的文章发给学生。
“回家念给爸妈听,就说这是语文作业,念完了采访一下爸妈,问问他们有什么感受,最好能说服自己的爸妈写下来。”满腹狐疑的孩子们将这份奇特的作业带回了家。
第一个月,陈老师布置了三篇文章:《一小时二十美元》、《与儿子一起参赛》、《有些事情不能重来》。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们在阅读中体会到“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有的家长认真的写了自己的感受。
#1
涛的爸爸:《与儿子一起参赛》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童年,父亲对孩子的陪伴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以后我们一定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2
璇的爸爸:看到《有些事情不能重来》中的这位父亲,我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常常因工作而没时间陪伴孩子,幸亏孩子懂事,没有忽视我,这令我很欣慰也很羞愧。我打算以后努力地改变自己,留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也尝尝有父爱陪伴的滋味。
#3
玉的爸爸: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互相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亲子阅读给我们提供了与孩子交流思想的机会。这样的经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到了第四周,陈老师给孩子们又布置了新的家庭作业:给家长写一封信,说一说爸爸妈妈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来的变化。陈老师希望通过孩子感受到的变化来进一步强化家长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这封信是2006级学生高俐写的。
(向上滑动启阅)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子共读开始后,我每个星期都给你们读文章,读完后你们写感想。我感觉到了你们的变化。平时因工作忙碌的你们很少和我在一起,可现在你们有时间就会陪伴我,甚至带我去散步。
原先的你们,总是嫌我在一旁烦。可现在,我们面对面下棋,肩并肩看电视,有时一起去打羽毛球,在家踢毽子。这些都是原先你们不曾做过的,可现在,全都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原先的你们很少和我说话,可现在我们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以前的你们总说我不如谁谁谁,可我的努力,你们没有看到。现在的你们变了,不管我名次多少,只要我有进步,你们就鼓励我下次继续努力,我逐渐自信起来,感觉自己不比其他人差。
以前,我不喜欢和妈妈说话,可自从妈妈有时间陪我后,我什么也和她谈。
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继续改变,我也当一个称职的孩子。”
——高俐
从信中可以看到,亲子阅读,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家庭阅读习惯,还大大密切了亲子关系。
于是,不到一年的时间,班级的风气焕然一新。而也是从那时候起,陈老师一头扎进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去,并将其运用到班级管理。
有一次,陈老师有急事,给家长的信还没复印好,刘树义副校长就帮忙复印。后来他经常帮忙,这个活动就变成了级部的活动,再后来,全校推广,并获得了潍坊市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成果奖。
2015年9月,陈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班级有28%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学了家庭教育的她,开始坚持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写了一年,42封信。
第一封信的内容是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在信中陈老师详细介绍了学生升入初中后会面临的种种变化,尤其强调了心理的变化,为家长从心理、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帮助孩子提供了一些做法作为参考。
周一上班,孩子将家长的感受带回来,陈老师认真阅读,有的写了寥寥几句,有的只有“谢谢”两字,有的写得很真诚:
#1
洪宇的爸爸:看完信,我感到很惊讶,我只知道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真没想到会面临这么多的变化,有这么多的不适应,还有需要家长去帮助完成和克服的工作。
#2
立佳的妈妈:感谢老师让我看到这信,我们忽视了孩子成长中面临的心理上的问题。看完后我懂得了许多,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再盲目而不知所措。希望老师继续用这种方式跟我们沟通。
家长的反馈让陈老师感动,也更坚定了她每周一信的决心。
后来信中陈老师让家长给孩子画优点树,邀请家长与孩子谈理想,和孩子一起画理想树、生命线,调整夫妻关系,帮助家长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特点……
一年结束,相宜妈妈说:衷心感恩陈老师对孩子的培养,是您带领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彻底改变了跟孩子的沟通模式。
另一个妈妈则说:老师,遇到你,我和儿子都“活”了,说实话,我们已经“死”了四年了。
03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反思记录,陈老师的成长速度飞快,很快,她走向了更大的舞台。2013年陈老师成为了第一批青葵花导师队伍里的一员,从班级到学校,这一次是走向全国,她和十几位兼具教育的情怀和公益热心的青葵花导师一起奔赴各地,为乡村教师带去成长与改变的力量。
陈孝花老师在内蒙古培训乡村教师
既熟悉一线老师又和各式各样的孩子打过交道,陈老师深知偏远地区的老师需要什么,因此她的教师培训既接地气又有启发性,最重要的是她希望老师们获得看见孩子,看见他人的能力。
“其实说的都是教育常识,但是教育常识不是靠说教就能说通的,老师也是人,首先要充分尊重老师,让老师有尊严,让老师感受到被重视,然后再设计参与式、合作式的工作坊,老师需要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亲自感受孩子、家长各自的处境,才能换位思考,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成全人的工作,是很了不起、很有乐趣、有人情味的事业。”基于这样的考量。陈老师总是以游戏活动进行团队建设。
比如在2021年3月,青葵花导师计划在陕西陇县举办的乡村教师研修营上,陈老师为了让在场的120名一线教师体会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沟通,她带领老师们通过传话、撕纸等游戏来启发班主任老师们提升“听、说、读、写”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又通过参与式的游戏让老师带入学生和家长的情境中,找到自己在家校沟通中不顺畅的节点。
陈孝花老师在陕西陇县培训乡村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陈老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人,她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朋辈之间蕴含着无限的智慧。所以她总是让老师们通过分组的方式,去讨论交流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自己的解决办法,老师们之间因为相似的处境和困惑能够很快拉近彼此的距离,形成互助的场域,每每都能激发出让陈老师惊叹的智慧。
陕西陇县教师培训活动课堂
8年过去了,不知不觉,身为青葵花导师的陈老师已经跟随项目组踏遍了大江南北,有的时候是亲自去有需要的地方,有的时候是有需要的老师结伴而来,与陈老师在青葵花相会的有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四川、河南等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
逢七不数、意向行、寻找失去的图形与色彩、认识情绪、家庭金鱼缸……陈老师提起自己和老师们玩过的游戏总是如数家珍。每次培训,陈老师都能感受到大家在逐步打破隔阂,思维变得活跃,创意迸发。甚至语言并不完全相同的各民族老师们之间在真诚拥抱、微笑,参与游戏后,都能愉悦地打成一片。
游戏教学活动分享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将这两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每一个孩子赋能,力争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我懂得了创建优秀集体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各尽所能,为集体贡献才智;还要加强团结和协作。其次,懂得了要善于与人沟,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还要用智慧,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老师们的发言真挚而有力。
每每结束培训,陈老师就和大家成了朋友。在甘肃陇南、成县班主任培训结束后,两个男老师双手交叉变成一个花轿,将陈老师抬起,被抛向空中,无数双手结成密密的网又将陈老师牢牢接住,幸福有时候无需语言,心的联接才是最美的沟通。
和老师们的互动,每一次得到反馈都让陈老师感到很幸福,因为打动了一位老师,就有可能多一个幸福班级,就有几十个孩子的幸福成长。老师体验到爱、愉悦、包容、创意,才能带给孩子们同样的东西。而这些无形的东西才能让一个人有活过来的感觉,他被看到,他才能看到孩子,看到他人,这才是沟通的基础。这就是陈老师认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04
对教育,热爱是陈老师的底色,而专业,是陈老师不懈的追求。现在的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参编了《牵手两代 幸福路上》《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有个人专著《你是我特别的孩子》。
尚明伟是陈老师2001级学生,曾经是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他在《你是我特别的孩子》这本书中给陈老师作序,他写道:回忆当初的点点滴滴,能在成长最关键的时期遇见陈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在陈老师眼中,每个人都是她特殊的孩子,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班内最玩世不恭的同学也曾被陈老师感动到流泪……
现在的陈老师很忙很忙,给孩子上沙盘课、绘本课、财商课……除此之外,作为西部阳光基金会“青葵花导师团队”的一员,陈老师希望下一步能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魔法班主任”工作室联盟,研发系列课程、制作出版文本和影像资料,汇聚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引领更多的教育者,支持更多孩子的成长。无论如何忙碌,陈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事情——看见教育中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她的书——《你是我特别的孩子》,只怕还要一直写下去。
第六届
全人教育奖
颁奖典礼
时间
2021年4月24日(周六)下午
地点
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店)6楼
线上观看
颁奖典礼直播二维码后续公布,敬请期待!
全人教育奖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心和公益基金会联合设立,是为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小学和中学)发现并奖励一批具有“全人教育”理念,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致力于以健全的教育推动社会健全的教师而设置的奖项。该奖项自2015年开始,每年1届,每届评选出1名“全人教育奖”获得者和3名提名奖获得者。它为一线教育改革者搭建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
《我的姐姐》:你可以长成你自己,无需经过谁的同意
你好童年:我和田园小诗人有个约会
支教教师失控,陪伴乡村孩子更好的方式是?